放射性物质、辐射及辐射能的基础知识
2011年 4月 25日 (周一)
Q1:什么是“辐射”?
A1:- “辐射”是指从某种特定物质(其总称,参考A3)释放出的“粒子射线”和“电磁波”。
- 所谓“粒子射线”是指有“粒子”会释放出的射线。其中包括β射线、中子射线、α射线等。
- 而所谓“电磁波”是指“光”的同类。其中包括X射线和伽玛射线。
Q2:与“辐射能”有什么区别?
A2:“辐射能”是指放出辐射(参考A1)的“能力”。
也就是说,放出辐射的物质,可以说是“该物质具有辐射能(=放出辐射的能力)”。
Q3:那么,什么是“放射性物质”?
A3:上述A1、A2中所述的“放出辐射的物质”,总称为“放射性物质”。
Q4:我们常常可以听到“贝克勒尔”、“西弗”等单位,它们分别是什么意思?
A4:- 贝克勒尔(Bq)是表示辐射能“其本身”强度的单位。
- 西弗(Sv)是表示由辐射造成的“身体所受影响”大小的单位。
- 因此,即便是具有相同强度(贝克勒尔)辐射能的放射性物质,距离身体越远,身体所受影响的程度(西弗)就会越小。
Q5:“遭受辐射”、“体外辐射”和“体内辐射”分别指的是什么?
A5:- 人体受到辐射称为“遭受辐射”。
- 其中,体“外”受到辐射称为“体外辐射”。
- 另一方面,将放射性物质摄入体“内”,在体内直接受到辐射的影响,称为“体内辐射”。
※原子能灾害专家组的解说(第四次)
Q6:如何表示“体外辐射”的程度?
A6:- 体外受到辐射的量可通过在身上装上被称为剂量计的仪器来测定。该辐射量“对健康造成的影响大小”用西弗(参考A4)来表示。
- 西弗这一单位也被用作为测量大气中辐射量的监控单位。(在这种情况下,以每小时的微西弗数来表示。)
Q7:如何表示“体内辐射”的程度?
A7:- 摄入到体内的水和食品等所含放射性物质具有的“辐射能的强度”,可以通过专用的仪器来测定。该强度用贝克勒尔(参考A4)来表示。
- 如A4所述,贝克勒尔和西弗是意义不同的单位,但在体内辐射的情况下,由于不存在“距离”,因此也可将贝克勒尔换算成西弗。因此,我们可以通过贝克勒尔值来推算对人体的影响,这也成为了摄取限制等的标准值。
Q8: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也会受到辐射吗?
A8:自然界中也存在辐射。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也会受到来自宇宙的辐射、来自大地的辐射以及通过食物摄取到体内的微量放射性物质所释放的辐射等。此外,空气中也存在氡等放射性物质,可以说,经由呼吸也会受到辐射。在日本,平均每人每年会受到约1.5毫西弗※的辐射。全世界平均每人每年会受到约2.4毫西弗※的辐射。当然,这些辐射量属于对人体完全没有影响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