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破内阁总理大臣新年记者会
2025年 1月 6日
【石破首相开场发言】
诸位,新年快乐!
我刚刚参拜了伊势神宫,祈愿所有人新的一年祥和、平安、收获满满。
今年2025年,正值战后80周年节点。我怀着强烈的愿望,希望与全体国民一道共同思考和平以及和平国家日本的应有姿态。在战后80周年之际,也希望能再一次深入思考民主主义。
去年众议院大选的结果,我们受到了国民的严厉审判,大约时隔三十年成为少数派执政党。但作为第一大党,我们自由民主党与公明党受国民重托联合执政,因此我们理所应当地必须对现在及下一代的国民负责,成为负责任的执政党。
而另一方面,为了跨党派达成共识,我认为在野党也应该担负起比以往更大的责任。必须各自站在负责任的立场上深入讨论,为获得广大国民的认同和共感而付出努力。
就国政之大本始终坦诚讨论,一心一意只将全体国民的福祉作为制定国政的方向。正如石桥湛山前首相于1957年2月在国会施政方针演说中所说的那样,朝野各党的讨论将决定日本的未来,每一位政治家都必须拥有这一觉悟,为广大国民而全力以赴、真心实意地对待各项课题。
我希望以这一民主主义本来应有的姿态,真诚地进行反映了国民各种声音的政策磋商,获得更好的方案,与广大国民共同迈出新的一步。为此,讨论如何维持民主主义至关重要。
关于政治资金的问题,去年我在大选之后提出要废除政策活动费、公开原有的书信通信费并返还余额、成立第三方机构,各党就此展开了广泛的跨党派讨论,并在年内实现了法律制度的改革。此外, 也将在本财年末之前认真诚挚地讨论禁止企业和团体献金的相关法案,并力争讨论出最终方案。
这一问题的本质是,民主主义的成本应该由谁来承担。公费补助、企业及团体或个人的资金赞助、政治家本人的负担,这些资金来源应该如何保持平衡?接受公费补助原则上不缴税,既然接受这一特殊待遇,就应该考虑制定政党和政治团体应有的规则,还要考虑如何确保这一规则的执行。希望就此问题能超越执政党与在野党的框架,深入展开讨论。
关于选举活动,去年在选举中出现了各种以前从未预料到的事情。有必要基于这些情况展开讨论。不会改变的一点是,无论是从前还是现在,民主主义只有在健全的言论平台上畅所欲言、各抒己见,才能发挥作用。
无论是政治资金还是选举活动,重要的是为选民提供正确的判断材料。在这一正确的判断材料的基础上,把更广泛年龄层、更多的民意适当地反映到政治之中去。这一点至关重要。为此,基于当前已实施了约三十年的选举制度的历史,我认为有必要就应有的选举制度再一次进行跨党派的检验。
在战后80周年之际,回顾历史,我国在明治维新时期的中央集权国家体制下,以富国强兵为口号致力于实现“强大的日本”。战后,在从战败中复兴及高速经济增长期,致力于实现“富裕的日本”。
我认为,实现“强大的日本”主要由国家来主导,实现“富裕的日本”则主要由企业来主导。而今后,应该是由每一个人致力于实现的“充满乐趣的日本”。这是已故堺屋太一先生在他生前最后一部著作中提出的。我对此也深有同感。我希望与广大国民共同打造第三次的日本,即每个人都能参与其中的“充满乐趣的日本”。
那么,“充满乐趣的日本”究竟是什么样的呢?那就是在前人建立起来的强大富裕这一丰功伟绩之上,在世界和平下,所有人感到并相信安心与安全,拥有多样价值观的所有国民切实感受到明天会更好,能够勇于挑战自己的梦想并实现自我、相互珍惜。这样一个充满活力的国家就是“充满乐趣的日本”。
第一,我将大力推进“地方创生2.0”,将其定位为“令和的日本列岛改造”。政府要重新审视,在追求“强大的日本”“富裕的日本”的时代被指出作为国策来推进的“向一个地区单极集中”,并把多样性作未来的力量。
迄今为止包括田中角荣前首相的“日本列岛改造论”、大平正芳前首相的“田园都市构想”、竹下登前首相的“故乡与创生”等,日本在不同时代实施了诸多举措。以这些举措为基石,打造第三次的日本,在这极为重大的局面下,如果不成功就没有日本的未来,我将怀着这一强烈的危机感,推进“令和的日本列岛改造”。
为此,如果要我说的话,我认为,官应该先于民,走在前头。包括计划新成立的“防灾厅”在内,大力推进政府机构转移到地方,选择国内最合适的地点。在检验以往举措的同时,再次从地方征集提案,并依次拿出结论。
当然,只靠官是不行的。我们将与民的最新动向相结合,重视并强化这方面的相关举措,让地方能够受年轻人和女性的欢迎。从这一观点出发,为了促进初创企业在地方创业、促进位于城市的企业总部功能向地方转移、实现多极化分散等,政府将积极完善环境。
要消除男女工资差距、无意识的主观臆断,即最近被称为unconscious bias(无意识的偏见)。为了消除无意识的偏见等,要官民一体打造一个年轻人和女性等人群能够轻松工作的职场和地区。
我们将调动民间力量,全面推进在世界范围内也具有极大发展潜力的农林水产业和旅游产业等的智能化,将其打造成可盈利的产业。此外,还将从粮食安全保障的观点出发,进一步促进农林水产品的出口。
在交通、医疗护理等支撑地方生活的基础设施方面,也要官民并举,运用人工智能(AI)、数字技术等手段维护并加强基础设施的功能。
我们将着眼于关联人口(Related population),支持以城市和地方两地区为据点开展活动。为推动新的人员流动,“先从隗始”,针对中央政府年轻职员新设两地开展活动的支援制度。
在人口减少的情况下,通过官民并举培养人才、开展教育改革,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每个人的潜力十分重要。为此,关键在于教育的质量和内容,必须明确如何教育儿童。
要培养不仅具备知识和能力,还能重视历史、文化、地区和周围人,并具有行动力的人才。这不仅需要学校的参与,而且需要地方政府以及地区的人们一起思考并参与到人才的培养。
由可再生能源、核电等脱碳能源制造的清洁电力、以及氢等下一代燃料是,在减少汽车、半导体等制造过程产生的二氧化碳,提升出口竞争力上不可或缺。扩大其供应基地,并在其周边推进新的产业聚集,同时高效建设完善电力、氢能等供应网,是“地方创生2.0”的重要支柱。这些举措可以提升我国目前仅停留在15%的能源自给率。
近年来迅猛发展的人工智能已经成为一项左右国家竞争力和社会富裕程度的关键技术。在人手紧缺的地区、服务业和制造业现场,人工智能的运用备受期待,而支撑人工智能发展的必不可少的要素是数据和电力。从经济安全保障的观点出发,也必须以尖端半导体的开发和制造力为基础,在确保网络安全的基础上有效建立并完善人工智能基地、数据中心、多样化产品和服务以及连接使用者的信息通信网络。我们将以支撑上述绿色转型(GX)、数据转型(DX)的新时代基础设施为轴心,促进产业基地和生活基地的重新部署。
田中角荣前首相实施的日本列岛改造以建设完善公路、铁路和通信网等基础设施硬件为起点,从而推动人员流动,实现国土的均衡发展。“地方创生2.0”将以这些为基础,官民并举打造地区的据点,不仅靠地区的硬件,还要以软件的魅力推动人员流动,并且顺应地方和城市新的发展,不断培养人才、建设基础设施。我将举内阁之力,尽可能地站在全国各地的现场,走访全国各地的现场,与各地产官学金劳言相关人士深入开展对话。把各地“地方创生2.0”的具体举措不断推广到全国,大刀阔斧地推动“令和的列岛改造”变革。
在激发地区活力的同时,恢复经济整体的活力至关重要。通过从降本型经济向高附加值创出型经济转型,实现“以涨薪和投资为牵引的增长型经济”。
在去年的政劳资三方意见交流中,我提出希望能趁着去年实现时隔约三十年的高水平涨薪的势头,在今年春季的劳资谈判中相互配合实现大幅涨薪。为实现到二十一世纪二十年代全国平均最低工资上调至1500日元这一高目标,政府也将最大限度地采取相应措施。
在通缩经济下,我国企业的分红和海外投资在不断增加的同时,国内投资和薪水却停滞不前。如今,积极的征兆已经显现,政府将完善新的环境,使企业能够进一步实施面向未来的增长投资。
要实现投资促进涨薪、进而扩大消费的良性循环,确保社会保障制度的稳定必不可少。回应要求增加到手收入的呼声,维护并强化制度的可持续性至关重要。
我国因少子化、老龄化等原因人口正在急剧减少。在此背景下,在设计未来的社会保障制度时,关键在于构建一个不是以年龄,而是以承担能力为标准的、互相扶持的“全世代型”社会保障制度。与此同时,要实现让老年人、残障人士和育儿家庭等人人都能积极参与、互联、互帮互助的地区共生社会。其次,重新构建在人手短缺的背景下重视劳动人才的社会。这些措施都有助于促进地方创生。
我们必须负责任地将医疗、护理和养老金等社会保障制度交给下一代。尤其是长期运营的养老金制度,需要超越执政党、在野党的框架寻求共识。为此,我热切地期待各党首先从养老金制度改革方案着手,开展建设性的讨论。
能登半岛地震已经过去了一年,震后复兴过程中遭遇暴雨袭击也已经过去了三个月。元旦,我参加了追悼仪式,立下誓言要为尽早重建生活和生计以及灾区的创造性复兴而竭尽全力。我们无法阻止灾害的发生,但是,我们可以通过平时的准备将损害控制在最小范围。同时,为了让灾区民众过上有尊严的避难生活,必须根据Sphere Standards(人道主义宪章与人道救援响应最低标准),迅速完善环境。政府对此责无旁贷。
为了在2026财年度内设置“防灾厅”,配置专任大臣和足够的专业人员,政府将加快推进筹备工作。除了特大暴雨灾害外,还必须防范首都直下型地震、南海海槽地震等。实现以人命人权至上的防灾立国,把我国、把世界上少有的灾害大国日本,打造成世界第一的防灾大国。向海外传播我国灾害对策的智慧和技术,在为世界防灾做出贡献的同时,打造成新的产业支柱。
今年正值战后80周年,我希望在这一节点上,重新思考为捍卫世界和平与安全,我国应该发挥何种作用,并将其付诸实践。我国目前所处的安全保障环境是战后最为严峻而复杂的。在此背景下,捍卫我国和平与安全、保卫国民生活的根本在于确保充分的威慑力,不断与相关国家开展对话。
最为重要的是,我国的防卫力应具备充分的威慑力,能够防止他国对我国发动战争。我国的防卫力必须具备充分的威慑力。自卫队仅靠装备也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使用装备的自卫官人员不足是一个极为严峻的问题。为解决这一问题,去年年底汇总了必须举政府之力采取措施的大方向,今后将迅速落到实处。
在讨论威慑力的时候,我们往往聚焦于惩罚性威慑、报复性威慑,而我国在这方面主要依赖美国的延伸威慑,对我国而言重要的是强化拒止性威慑力(Deterrence by denial)。我国通过拥有能够让对方的尝试失效的能力,从而使其止于行动,这就是拒止性威慑力。我之所以重视保卫国民,其理由就在于此。我们将切实且尽快地确保庇护所。
对于地区的权力平衡也需要冷静透彻地进行评估。权力不均衡是否成为引发地区不稳定的风险,如果出现了这种情况,日本应该如何应对?政府必须正面回答这种问题。当然,在发挥威慑力的同时,也必须继续开展对话。过去的许多战争的原因在于彼此的误解、误算。日常外交活动的意义就在于此。提升我国自身的能力,将日美同盟提升到更高的水平,扩展并深化与地区伙伴的网络。同时,要时常最大限度地关注权力平衡是否对我们不利。在不懈付出这些努力的同时,与相关国家展开充分对话,深化互信。今年我们也将不断地探讨上述举措,并付诸实践。
今年是巳年。据说,蛇在反复蜕皮中成长。因此,今年可以说是再生与进化的一年。我衷心希望今年在前人功绩的基础上,打造第三次的日本,即以和平、安全与安心为大前提的“充满乐趣的日本”,充满活力的日本。我将为此不懈努力,希望今年能与广大国民共同去创造这样的日本。
今年也请各位多多关照。
我刚刚参拜了伊势神宫,祈愿所有人新的一年祥和、平安、收获满满。
今年2025年,正值战后80周年节点。我怀着强烈的愿望,希望与全体国民一道共同思考和平以及和平国家日本的应有姿态。在战后80周年之际,也希望能再一次深入思考民主主义。
去年众议院大选的结果,我们受到了国民的严厉审判,大约时隔三十年成为少数派执政党。但作为第一大党,我们自由民主党与公明党受国民重托联合执政,因此我们理所应当地必须对现在及下一代的国民负责,成为负责任的执政党。
而另一方面,为了跨党派达成共识,我认为在野党也应该担负起比以往更大的责任。必须各自站在负责任的立场上深入讨论,为获得广大国民的认同和共感而付出努力。
就国政之大本始终坦诚讨论,一心一意只将全体国民的福祉作为制定国政的方向。正如石桥湛山前首相于1957年2月在国会施政方针演说中所说的那样,朝野各党的讨论将决定日本的未来,每一位政治家都必须拥有这一觉悟,为广大国民而全力以赴、真心实意地对待各项课题。
我希望以这一民主主义本来应有的姿态,真诚地进行反映了国民各种声音的政策磋商,获得更好的方案,与广大国民共同迈出新的一步。为此,讨论如何维持民主主义至关重要。
关于政治资金的问题,去年我在大选之后提出要废除政策活动费、公开原有的书信通信费并返还余额、成立第三方机构,各党就此展开了广泛的跨党派讨论,并在年内实现了法律制度的改革。此外, 也将在本财年末之前认真诚挚地讨论禁止企业和团体献金的相关法案,并力争讨论出最终方案。
这一问题的本质是,民主主义的成本应该由谁来承担。公费补助、企业及团体或个人的资金赞助、政治家本人的负担,这些资金来源应该如何保持平衡?接受公费补助原则上不缴税,既然接受这一特殊待遇,就应该考虑制定政党和政治团体应有的规则,还要考虑如何确保这一规则的执行。希望就此问题能超越执政党与在野党的框架,深入展开讨论。
关于选举活动,去年在选举中出现了各种以前从未预料到的事情。有必要基于这些情况展开讨论。不会改变的一点是,无论是从前还是现在,民主主义只有在健全的言论平台上畅所欲言、各抒己见,才能发挥作用。
无论是政治资金还是选举活动,重要的是为选民提供正确的判断材料。在这一正确的判断材料的基础上,把更广泛年龄层、更多的民意适当地反映到政治之中去。这一点至关重要。为此,基于当前已实施了约三十年的选举制度的历史,我认为有必要就应有的选举制度再一次进行跨党派的检验。
在战后80周年之际,回顾历史,我国在明治维新时期的中央集权国家体制下,以富国强兵为口号致力于实现“强大的日本”。战后,在从战败中复兴及高速经济增长期,致力于实现“富裕的日本”。
我认为,实现“强大的日本”主要由国家来主导,实现“富裕的日本”则主要由企业来主导。而今后,应该是由每一个人致力于实现的“充满乐趣的日本”。这是已故堺屋太一先生在他生前最后一部著作中提出的。我对此也深有同感。我希望与广大国民共同打造第三次的日本,即每个人都能参与其中的“充满乐趣的日本”。
那么,“充满乐趣的日本”究竟是什么样的呢?那就是在前人建立起来的强大富裕这一丰功伟绩之上,在世界和平下,所有人感到并相信安心与安全,拥有多样价值观的所有国民切实感受到明天会更好,能够勇于挑战自己的梦想并实现自我、相互珍惜。这样一个充满活力的国家就是“充满乐趣的日本”。
第一,我将大力推进“地方创生2.0”,将其定位为“令和的日本列岛改造”。政府要重新审视,在追求“强大的日本”“富裕的日本”的时代被指出作为国策来推进的“向一个地区单极集中”,并把多样性作未来的力量。
迄今为止包括田中角荣前首相的“日本列岛改造论”、大平正芳前首相的“田园都市构想”、竹下登前首相的“故乡与创生”等,日本在不同时代实施了诸多举措。以这些举措为基石,打造第三次的日本,在这极为重大的局面下,如果不成功就没有日本的未来,我将怀着这一强烈的危机感,推进“令和的日本列岛改造”。
为此,如果要我说的话,我认为,官应该先于民,走在前头。包括计划新成立的“防灾厅”在内,大力推进政府机构转移到地方,选择国内最合适的地点。在检验以往举措的同时,再次从地方征集提案,并依次拿出结论。
当然,只靠官是不行的。我们将与民的最新动向相结合,重视并强化这方面的相关举措,让地方能够受年轻人和女性的欢迎。从这一观点出发,为了促进初创企业在地方创业、促进位于城市的企业总部功能向地方转移、实现多极化分散等,政府将积极完善环境。
要消除男女工资差距、无意识的主观臆断,即最近被称为unconscious bias(无意识的偏见)。为了消除无意识的偏见等,要官民一体打造一个年轻人和女性等人群能够轻松工作的职场和地区。
我们将调动民间力量,全面推进在世界范围内也具有极大发展潜力的农林水产业和旅游产业等的智能化,将其打造成可盈利的产业。此外,还将从粮食安全保障的观点出发,进一步促进农林水产品的出口。
在交通、医疗护理等支撑地方生活的基础设施方面,也要官民并举,运用人工智能(AI)、数字技术等手段维护并加强基础设施的功能。
我们将着眼于关联人口(Related population),支持以城市和地方两地区为据点开展活动。为推动新的人员流动,“先从隗始”,针对中央政府年轻职员新设两地开展活动的支援制度。
在人口减少的情况下,通过官民并举培养人才、开展教育改革,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每个人的潜力十分重要。为此,关键在于教育的质量和内容,必须明确如何教育儿童。
要培养不仅具备知识和能力,还能重视历史、文化、地区和周围人,并具有行动力的人才。这不仅需要学校的参与,而且需要地方政府以及地区的人们一起思考并参与到人才的培养。
由可再生能源、核电等脱碳能源制造的清洁电力、以及氢等下一代燃料是,在减少汽车、半导体等制造过程产生的二氧化碳,提升出口竞争力上不可或缺。扩大其供应基地,并在其周边推进新的产业聚集,同时高效建设完善电力、氢能等供应网,是“地方创生2.0”的重要支柱。这些举措可以提升我国目前仅停留在15%的能源自给率。
近年来迅猛发展的人工智能已经成为一项左右国家竞争力和社会富裕程度的关键技术。在人手紧缺的地区、服务业和制造业现场,人工智能的运用备受期待,而支撑人工智能发展的必不可少的要素是数据和电力。从经济安全保障的观点出发,也必须以尖端半导体的开发和制造力为基础,在确保网络安全的基础上有效建立并完善人工智能基地、数据中心、多样化产品和服务以及连接使用者的信息通信网络。我们将以支撑上述绿色转型(GX)、数据转型(DX)的新时代基础设施为轴心,促进产业基地和生活基地的重新部署。
田中角荣前首相实施的日本列岛改造以建设完善公路、铁路和通信网等基础设施硬件为起点,从而推动人员流动,实现国土的均衡发展。“地方创生2.0”将以这些为基础,官民并举打造地区的据点,不仅靠地区的硬件,还要以软件的魅力推动人员流动,并且顺应地方和城市新的发展,不断培养人才、建设基础设施。我将举内阁之力,尽可能地站在全国各地的现场,走访全国各地的现场,与各地产官学金劳言相关人士深入开展对话。把各地“地方创生2.0”的具体举措不断推广到全国,大刀阔斧地推动“令和的列岛改造”变革。
在激发地区活力的同时,恢复经济整体的活力至关重要。通过从降本型经济向高附加值创出型经济转型,实现“以涨薪和投资为牵引的增长型经济”。
在去年的政劳资三方意见交流中,我提出希望能趁着去年实现时隔约三十年的高水平涨薪的势头,在今年春季的劳资谈判中相互配合实现大幅涨薪。为实现到二十一世纪二十年代全国平均最低工资上调至1500日元这一高目标,政府也将最大限度地采取相应措施。
在通缩经济下,我国企业的分红和海外投资在不断增加的同时,国内投资和薪水却停滞不前。如今,积极的征兆已经显现,政府将完善新的环境,使企业能够进一步实施面向未来的增长投资。
要实现投资促进涨薪、进而扩大消费的良性循环,确保社会保障制度的稳定必不可少。回应要求增加到手收入的呼声,维护并强化制度的可持续性至关重要。
我国因少子化、老龄化等原因人口正在急剧减少。在此背景下,在设计未来的社会保障制度时,关键在于构建一个不是以年龄,而是以承担能力为标准的、互相扶持的“全世代型”社会保障制度。与此同时,要实现让老年人、残障人士和育儿家庭等人人都能积极参与、互联、互帮互助的地区共生社会。其次,重新构建在人手短缺的背景下重视劳动人才的社会。这些措施都有助于促进地方创生。
我们必须负责任地将医疗、护理和养老金等社会保障制度交给下一代。尤其是长期运营的养老金制度,需要超越执政党、在野党的框架寻求共识。为此,我热切地期待各党首先从养老金制度改革方案着手,开展建设性的讨论。
能登半岛地震已经过去了一年,震后复兴过程中遭遇暴雨袭击也已经过去了三个月。元旦,我参加了追悼仪式,立下誓言要为尽早重建生活和生计以及灾区的创造性复兴而竭尽全力。我们无法阻止灾害的发生,但是,我们可以通过平时的准备将损害控制在最小范围。同时,为了让灾区民众过上有尊严的避难生活,必须根据Sphere Standards(人道主义宪章与人道救援响应最低标准),迅速完善环境。政府对此责无旁贷。
为了在2026财年度内设置“防灾厅”,配置专任大臣和足够的专业人员,政府将加快推进筹备工作。除了特大暴雨灾害外,还必须防范首都直下型地震、南海海槽地震等。实现以人命人权至上的防灾立国,把我国、把世界上少有的灾害大国日本,打造成世界第一的防灾大国。向海外传播我国灾害对策的智慧和技术,在为世界防灾做出贡献的同时,打造成新的产业支柱。
今年正值战后80周年,我希望在这一节点上,重新思考为捍卫世界和平与安全,我国应该发挥何种作用,并将其付诸实践。我国目前所处的安全保障环境是战后最为严峻而复杂的。在此背景下,捍卫我国和平与安全、保卫国民生活的根本在于确保充分的威慑力,不断与相关国家开展对话。
最为重要的是,我国的防卫力应具备充分的威慑力,能够防止他国对我国发动战争。我国的防卫力必须具备充分的威慑力。自卫队仅靠装备也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使用装备的自卫官人员不足是一个极为严峻的问题。为解决这一问题,去年年底汇总了必须举政府之力采取措施的大方向,今后将迅速落到实处。
在讨论威慑力的时候,我们往往聚焦于惩罚性威慑、报复性威慑,而我国在这方面主要依赖美国的延伸威慑,对我国而言重要的是强化拒止性威慑力(Deterrence by denial)。我国通过拥有能够让对方的尝试失效的能力,从而使其止于行动,这就是拒止性威慑力。我之所以重视保卫国民,其理由就在于此。我们将切实且尽快地确保庇护所。
对于地区的权力平衡也需要冷静透彻地进行评估。权力不均衡是否成为引发地区不稳定的风险,如果出现了这种情况,日本应该如何应对?政府必须正面回答这种问题。当然,在发挥威慑力的同时,也必须继续开展对话。过去的许多战争的原因在于彼此的误解、误算。日常外交活动的意义就在于此。提升我国自身的能力,将日美同盟提升到更高的水平,扩展并深化与地区伙伴的网络。同时,要时常最大限度地关注权力平衡是否对我们不利。在不懈付出这些努力的同时,与相关国家展开充分对话,深化互信。今年我们也将不断地探讨上述举措,并付诸实践。
今年是巳年。据说,蛇在反复蜕皮中成长。因此,今年可以说是再生与进化的一年。我衷心希望今年在前人功绩的基础上,打造第三次的日本,即以和平、安全与安心为大前提的“充满乐趣的日本”,充满活力的日本。我将为此不懈努力,希望今年能与广大国民共同去创造这样的日本。
今年也请各位多多关照。
(中文为暂译仅供参考,原文为日文)